黑管,是单簧管的俗称,是一种西洋管乐器,声音十分稳重,也很好听。我从小学三年级是接触了黑管,也就认识了我的黑管老师。老师是军乐团的,衣着朴素,十分干净,给人一种十分平静的感觉,这就是老师高超的黑管技术所带来的改变。有一次,我在练习一个很难吹的曲子,联络很久也没有感觉。这时,老师便把我的谱子拿了过...
在我小时候,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很受启发。美国有个NBA(美国篮球协会)联赛,在这一系列联赛中,有个经常出场的队伍叫夏洛特黄蜂队。在这个队伍中,有一个身高只有1 61米的运动员。他就是泰隆•博格斯,NBA最矮的球星。他这么矮,怎么在巨人如林的赛场上竞技而且怎么能成为大名鼎鼎的NBA球星呢?...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少年杜甫在自家庭前频频上树取果,那果是枣子;“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大作家鲁迅对枣树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我们学校里居然也有一棵枣树。看上去它得有几十年了吧,粗壮的树干黑黑的,...
秋日,如果你走过容光楼与小草坪中间的小路,总会看到过路的同学们驻足欣赏草地上栽着的一排红枫。而有一棵最为瞩目。它生长在草坪的角落,却是最显眼的。它约有三人高,叶子的颜色尤其突出,仿佛具有了枫一年中所有的姿态。暗绿色的叶,足有巴掌大小,铺垫在最下面,茂盛极了,虽已没有春天是那样的嫩,却也给秋天单调的...
当我第一次走入校园,便被宿舍两旁仿佛在欢迎我们到来的松树所吸引。它们紧贴着宿舍的墙边,耸立在操场的周围,焕发着生机。它们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柔软的枝条,也没有美丽的叶片,但它们挺拔伟岸。松有着不粗但却笔直向上的干,撑起健壮的枝丫。枝丫从四周伸出却从不低垂,亦像是撑起一把巨大的墨绿色的伞。在冬天,它...
那些不引人注目,硬邦邦的东西就是石头,它们总是散落在地面的某一处,无人问津,因为它们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走进十一的校园,你就会发现,不是所有的石头都是普通的,它们的背后有故事,更有特殊的意义。跟着我的脚步,让我们穿过教学楼一起来到十一学校图书馆北面的绿地上,你会看到花木丛生的绿地上有一块沟壑纵横...
老调是我国剧种的一大特色。我的小姑奶便极为擅长老调,出类拔萃、技艺高超、出神入化。我没听过,愣说不信。大年初一,小姑奶为了助兴,要当场演唱她最拿手的老调《红衣仙子》!我一听,心中便有小小兴奋,要听听这名头是真是假!在二十几个人的注视下,小姑奶穿着一套普通红衣缓缓踱着步到大厅中央。立刻,大家屏息凝...
三月,本是初春时节,但却寒冷依旧,又恰逢一个沉闷的阴天,一切被笼罩上了阴霾,万物被抽走了生气。这样的天气,我却在操场上遇见了倔强的连翘。说实话,她普通极了!条条干瘪的枝长长伸出,上面没有绿色,唯有点点淡黄。那颜色多么脆弱,似易碎的瓷娃娃,稀疏的长在枝上。可是连翘不甘,她不愿平淡无奇,便使出浑身解数...
春天是大自然派来的小精灵,她从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行迹,却任由它在自己的季节里率性绽放。它,便是迎春花,也是最早从冬的催眠曲中醒来的花,它的枝丫最先被春精灵点亮,绽出一朵朵紧密簇拥的小小的黄色花朵。而就在我们学校的日新广场附近,就有这样的花。刚开春儿,乍暖还寒,一眼望去,即将到来的绿色尽收眼底,不免...
深秋,带走了夏的炎热,也带走了大部分树木美丽的年华。秋风袭来,剥落了它们绿油油的外衣,只留下光秃秃的枝干在风中无助的摇曳。就在这万物凋零的季节,让我带你走进十一学校,来到图书馆的北侧草坪,你会看到这样一种树。当大家都在徐徐退场时,他却支开帷幔,走上舞台,闪亮登场。它就是红枫。红枫的干虽然不甚粗犷...
我总是很怀念幼时奶奶做的那道簸箕炊。自六岁起我便和母亲来了广州,除开过年外几乎不回家,因此少能见到奶奶。可每每重新踏上那片土地,奶奶做的那咸香爽口的簸箕炊,仍勾起我不少回忆。五岁那年的夏天,我到奶奶家住了一天,第一次尝到奶奶做的簸箕炊。奶奶领着我把提前一天泡好的米磨成浆,倒出最上面的一层,用做...
十一学校有千姿百态,造型各异的花草植物,然而,说起植物,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是体育场东侧大道上的竹子。竹子看似普通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它浑身流动着生命的绿色,一年四季总是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生机勃勃的感受,它身姿细长而又挺拔,高贵而典雅,在风的轻拂下,像一位少女在翩翩起舞,又像一个绿色的精灵在摇头...
我生在广州,加上逢年过节,也仅回过两次老家——河南。对故乡的记忆,除去平时的通电话,可以说,完完全全停留在8岁那年奶奶给我做的那碗油泼面上。据我了解,油泼面算是河南最普遍的主食了,一碗羊肉汤,一碗油泼面,在河南,逢过节,餐桌上绝不会少。那天,奶奶一大早起床忙活早餐。她把面...
又是一个雪花飞舞的季节,校园中,满是光秃秃的树,这也许就是北方冬天独有的“景致”,而那边教学楼前巍然屹立的松树,成了校园中最独特的色彩。寒风中,它是冬天最壮观的坚守。冬天是多么无味的季节啊!走到初中楼前,眼前猛地一亮,那是挺直的松树。那松针与寒风针锋相对,毫不退缩。风拼命地...
我的父亲说我是那种典型的“忘了根”的孩子。从小在城市生活长大,回家乡的次数屈指可数。饮食上又极娇贵,对家乡的美食小吃百般挑剔,诸多忌口。这样的味蕾只在灯红酒绿中流连忘返,漂泊在各国的各样美食中,终会迷失而不知所踪。可我觉得我并不算是——最起码,我还记...
说起客家的吃食,或许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酿豆腐。殊不知,客家人对过年小吃的准备,也极富心思,在“吃”上尽显年味。众多小吃中,我只对“煎圆”情有独钟。我不仅钟爱于它的味道,更钟爱于它带给我的那份感触。这种小吃,制作技术方法虽然简单,但没点力气是不行...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江西菜就是一个字——辣:辣椒炒肉,辣椒剁鱼头,辣椒毛豆……可是在我心中,江西菜不是烟熏火燎,不是大红辣椒;而是一个个珍珠肉丸。珍珠肉丸,在乡下过年时经常出现。记得有一次,奶奶坐在小木椅上,“咚咚咚咚”地剁...
收到奶奶的包裹,餐桌上又摆上了白切鸡。吃着皮爽肉滑的白切鸡,系上广东的香菜与沙姜,让我不由得想起奶奶来了。奶奶按月打的电话让我记忆犹新。“陶陶,我今天杀了鸡,明天寄鸡肉给你吃!多吃一点,这可是自家里养的可比外面的鸡肉好多了!放心吃吧。”想着又能吃到白切鸡了,我不禁垂涎三尺...
我总是在想,什么是年味?它到底是一样东西,还是一种感情?带着疑惑,我便踏上了寻找答案的路。我曾问过大人,也曾上网查找,但终无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我的老家——庐陵,找到了答案。老家有一道菜叫粉蒸肉,它是庐陵人的最爱。今年回家过年,外婆也为我做了这一道菜。在我的记忆里...
读书使我充实,读书让我陶醉,读书伴我成长……书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藏,在书香的氤氲中,我逐渐成长。童年因书而精彩,一路因书陪伴而快乐。从小我就在妈妈的指导下步入书的原野中,我伴随着“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的故事成长。在书中,有凡卡悲惨的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