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某在归还失主钱包之前做锦旗求报道时,“拾金不昧”的善良,在渴望出名的欲望驱使下俨然变质;当失主的红包被李某坦然收下时,凡人善举的温情也彻底失去了温度,如此善举离善良的本质愈行愈远。指责之余,我们不得不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温情变了味?诚然,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背着书包独自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抬起头,几户人家的烟囱正冒着袅袅的炊烟。白烟旋转着,勾出了那份甜甜的回忆。我舔舔嘴巴,仿佛那甜甜的香味还在嘴边萦绕。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每天的饭菜也只有青菜和又厚又大的煎饼。那时的我最喜欢的就是粥了。可是妈妈总嫌煮粥麻烦又浪费,所以我梦寐以求的美味却很少吃到。幸运的...
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往上爬,只为那梦想中的紫葡萄。——题记周杰伦的一曲《蜗牛》,瞬间复活了某段时光的我,让我记起了自己的少年,看见了曾经在自己的座位旁,那张用粉笔画的青涩的脸。于是,一场名为青春的潮水淹没了我。我的青春,不,我们的青春,没有序幕,就这么直接开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乘风破浪的管仲》。你们肯定好奇,什么意思?且听我细细道来。追了几期《乘风破浪的姐姐》,我印象最深的是阿朵。当袁咏琳自荐当了队长,却没有一位姐姐愿意追随时,她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没有人?我来!”当袁咏琳极度不自信不愿意...
“躺平”不幸成为热搜词,其含义大概就是降低欲望,只维持生存最低标准,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活着”就可以了。陶渊明被人们认为是“躺平”的祖师爷,什么“不为五斗米折腰”,什么“种豆南山下&rdq...
曾读过一篇简短的故事,玫瑰对自己的美丽持有一股独特的自信,她曾向别的花草展示这份耀眼的光芒,但在故事的结尾熠熠生辉的玫瑰落入泥中。玫瑰一直以来被人们看做娇贵高傲又不自知的花,但此“傲”真的就时时刻刻都是看不起人的“高傲”吗?假设玫瑰没有了“...
陶渊明自29岁起出仕为官,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生活。他在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天的彭泽县令便辞官回家。有些人奋斗其一生,想要做出一些成绩。而有些人则安安稳稳,只求稳住当下的生活。我们能说这两者中的任意一方是错的吗?当然不能。安于当下不是消极,一个人是否消极,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理想。陶渊明...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
菊,是花中的隐逸者。它能在百花凋零、万物枯黄的日子,接受风霜严寒的考验,等待着来年春天传播花粉的时机。菊,也正是陶渊明的最爱。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l...
一朝看破红尘,不惑归隐田园,就此开启了靖节先生的躺平岁月。归隐田园,是对尘世的不满。《桃花源记》中描绘出这样的画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既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生活,又是当时...
一直以来,“井底之蛙”都是被人取笑的对象。看过广阔无边的大海,体验过外面世界的人都讽刺“井底之蛙”见识短浅,没有远见。可这么大的世界里,谁不是“井底之蛙”呢?满足于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知足常乐,才是在这巨大压力社会中最让人快乐...
若论田园诗,古往今来有几人比得上陶渊明呢?世人大都无法抗拒名利的诱惑,浸淫官场的人不在少数,像陶渊明这般因无法适应官场束缚,决心去职归隐的人寥寥无几。但在我看来,这种做法反而成为了让陶渊明发挥自己才华的一道助力。有人说他的归隐是彻底“躺平”,若他真的如此任情恣意,那又怎会在...
多年来,在《坐井观天》的故事中,青蛙的目光短浅自古以来是被当作反面教材让我们引以为戒。青蛙生活在深井中,仅仅只能看见头顶上方的一小片天空,人们觉得它目光短浅,只局限在了自己的圈子里。可能谁也没有注意到青蛙也一直努力往上跳跃,争脱深井的枷锁,想要去看看小鸟口中的大世界。假如坐井观天的故事有另外一个版...
八十出山,辅佐文王,是姜太公的选择;耳顺之年,回国继位,是晋文公的选择;天命之年,揭竿而起,是沛公的选择;不惑之年,创建联想,是柳传志的选择;中年负债,成立华为,是任正非的选择。而卸任归田,拥抱自然,正是陶渊明的选择。自古以来,不少人因在人生前期壮志难酬而蛰伏,中年以后触到了门道,从而一飞冲天,大...
一直以来陪伴我们度过欢乐童年的童话故事,往往展现出世界善良智慧的一面,而读者往往会给他们一个美好的评价。在一众美满结局的故事里,《海的女儿》凭着凄惨的结尾脱颖而出,大家对小美人鱼更多的是心疼惋惜。假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不要付不对等的代价。为了和王子见面,小美人鱼不惜...
《旧约全书》记载,伊甸园中有一颗“分别善恶的树”,上帝禁止亚当和夏娃食用树上的果实,后来他们违背了规定,被逐出伊甸园。这则故事广为人知后,这颗“分别善恶的树”被许多人认为是苹果树,因此树上的禁果也化为了苹果,同时被赋予了开启智慧和区分善恶的意义。你有...
《皇帝的新装》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故事了,通过讲述皇帝穿着根本不存在的衣服折射出臣民百姓一味奉承、自欺欺人的一面;骗子赚的盆满钵满,皇帝做的贻笑大方,臣民说的天花乱坠,孩子看的一目了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要讲诚信,一定要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更深层的含义是:不要被身边的花言巧语所蒙蔽。那如果我们从...
许多人应该都曾听说过那则东施效颦的故事:东施和西施虽是同村人,但外貌却有着云泥之别,东施为博众人喜爱而刻意模仿西施举止,谁知不仅未讨得大家喜欢,反而被疏远。相信大家听完故事以后都在心中嘲笑东施不知天高地厚,但我现在却有一个新的看法。首先,西施形貌昳丽,而东施在同村人看来不仅样貌丑陋,且举止憨厚。但...
“国王陛下,这是上好的金丝,只有愚钝的人才看不到它。”两名纺织工在织布机前悉悉索索,来回推动着梭子。“嗯,不错,等衣服做出来你们两个重重的有赏!”“谢陛下!”两名纺织工干的更起劲了。走出为两位纺织工专门准备的纺织间,国王脸上满...
幼时说起启蒙类读物,寓言故事绝对是第一选择。精卫填海、狼来了等一些故事,我们从小就听过无数遍,也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那么能否发挥想象,运用反向思维或修改故事结局,以赋予这些老故事新的内涵呢?这不,刚修改了几篇,你来看看。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