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在桥头,湍流从下方激荡而过。澄澈的河水泛起雪白的浪花,自天际而来,又呼啸而过。微风轻抚脸庞,留下丝丝清凉。抬头仰望远处的山峦,好似近在咫尺,却又那么高不可攀,让人心生敬畏。冥冥中,那似乎是自己一定要抵达的远方。当气喘吁吁地迈上最后一步台阶,眼前的一切是那么让人心旷神怡。白桦林伴随着清风哗哗作...
普里什文曾说过:“人的身上有大自然的全部因素,只要人有意,就可以与他身外所存的一切事物相互呼应。”的确,人能与大自然相互呼应,不然怎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呢?于是,人们的印象里:北方女子豪爽,南方女子温婉,北方男子是高大的硬汉,而南方男子则是白净的书生模样。毕竟,江南水乡,小...
此生,多尘嚣碌碌;此生,我们亦怀过赤子之心,遥望过远路。而走过此生的每一程路,那脚下始终不离方圆之间者,则更是能得体从容地穿梭过人山人海、烦扰世事。方圆不大,终其本质不过是规则与处世之道,但人生若少了它们的存在,或许会波折许多。方为矩,为丈量每一步“路”的尺,或者说,人生的...
我很早以前看到过这样一个词——“渐苞”,当即就喜欢上它了:丛生,其间不断滋长的,是一种由青涩到成熟的动态美,夹杂着一缕缕愈近,越热烈的芳香,对于花来说,我欣赏的是花开的过程,而比它怒放时的喜爱更甚,然而,我却是无法找出一段时间,摒除外物来欣赏了。许多...
我从来没法概括自己的学习状态,只感觉自己应了那句话,学得越多却知道越少。往常的中午,拿起《梦的解析》,“梦是欲望的满足。”很有道理的样子,梦似乎会剔除那些不需要的,再将你少数的记忆杂合在一起,再呈现在梦中。可梦会保留什么呢?坐在椅子上,回想昨日的梦境“一个花白老...
在世界的一隅,总有那么一些人,编织着一个平乏而又千篇一律的梦,而这个梦的主角往往是同一个关于“金钱”的话题。他们喊着:“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幻想成为马云一样的成功人士。然而,倘若真有了些钱,他们便毫不犹豫的胡吃海喝,肆意炫耀。可想而知,其真正的贫穷...
庄子有言:“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世间万物皆出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之中,根据其所处的环境,本能地做出适应性的发展。我认为发展没有孰好孰坏,自然而然,便是甚好。赫拉克利特曾提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角度...
世界在山崩地裂,斗转星移中日新月异,悄然完成了自己的转变,人类由原先的茹毛饮血再到后来披上了“文明”的外衣,一步步地产生着智慧,延续着自己的蜕变。而将智慧视为自己最宝贵财富的人类,却忘记了自己与野兽根本的区别。面对鳄鱼吞食了人,所有人想到的竟只是为了单纯的复仇而屠戮鳄鱼。望...
繁华而喧嚷的尘世界,人人为了生活而奔走着,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在社会里勾心斗角着。而一杯新茶,可以让人在品味中抛下身后的复杂,只去体味缕缕氤氲中的祥和,一盏淡酒,能叫人任凭屋外风吹雨打,尽情倾吐心中胸襟。而能如此般坦荡而活不为外物所染的,方才是世俗中的君子。“君子”在中国人心目...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浩浩荡荡的湍流义无反顾地奔向远方,不为泥沙而阻,不被坚岩所挡,只是流入大海。它们横冲直撞,流往一切可触及的地方,却不知倘若回头看向来路,有多少竟是自己曾不需多走的。曾经的自己,只会盲目地渴望,盲目地向前。人也是这般。我们总是寻求着当下自己...
时代的快速发展,不知不觉中也促使着文明加快步伐。人们逐渐习惯这种快节奏,进而成为一种惯性思维。一切都成了“转瞬即逝”,仿佛忘却了“永恒”的存在。网络媒体的兴起,更是让五花八门的新闻日夜冲斥着疲倦的神经。一次次点击,跳跃式浏览,再退出,转而进入另一个页...
悲之极,有哀莫大于心死;喜之极,有喜极而泣,甚至喜极而疯。纯粹的悲观主义者与乐观主义者组成这两极,并在中央,留出一段苦乐相融的空隙。悲观之极,即如塞内加所言:“君不见,所有人生都催人泣下。”即如萧伯纳所言,是否得到心爱的事物,人生都是悲剧。这似乎是一种心理上的偏执,将所...
我不想讲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也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想谈谈我们一生中最平凡的父母,人的嘴唇能发出最美好的呼唤,就是“爸爸”“妈妈”。伊芒曾经说过“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我们总会抱怨,抱怨父母的啰嗦,抱...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小滴有流方形河,未望无水忽成海左联为宋代诗人陆九渊诗云,右联乃本朔谦借所言想红没那么容易,想成功也没那么容易,想一步登天也没那么容易。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着走着便成了路!路是踩出来的,楼是爬出来的,生活是苦亦甜,方可鲜鲜采采。脚踏实地为真道,时间能冲破一切,能使水...
一部《欢乐颂》何以赢得广大观众的热爱?是五美的颜值?是剧组对布景、拍摄道具一掷千金?还是上海这片自古繁华之地固有魅力?这些确实是装饰整部作品的边框,不过《欢乐颂》之所以从都市剧中脱颖而出,是因为观众能在《欢乐颂》中找到共鸣与归属感。当一个人能从一部剧中看到自己生活的缩影,他才愿意把自己从围观者摆正到...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这是秦少游词中我最爱的一句,因为他的恬谈自足。然而众说纷纭,宛如白眼观世之态,颓废、消极、无奈。秦观的追求他们看来不够。然而,何时能够?我不明白。然而有人明白。一丛竹,对嵇康来说,够了。风吹过,翻卷沉重的儒衫,朝廷的文书桎梏了文人们的梦想,却也成就了他们的耀目。静听...
“柳贵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这是李笠翁在对柳树作了认真细致而充满人情味的研究之后所作出的论述。林语堂之所以引入这段以及后面李笠翁...
《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正如是说,这个社会作为人们共同认知的凝结体从其诞生开始就一直处于推陈出新、破而后立的动态发展的状态中,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变革,绝非是某人的心血来潮,而必应是时代的呐喊。这个社会是经验的,而非是先验的,从未有任何凌驾于世俗之上的神圣意...
每年三四月份的,应是我家最紧张的时候,初春的咋暖还寒,不消几日就可以将冰雪融化。我也总会在这冷热交替、季节变更时生一场大病,老中医说是上火,并说了一大番话,而年轻的西医只会抛出一堆医学用语,开一包花花绿绿的药,变收了你的钱打发你回家。而我母亲又是那种在孩子身上绝不马虎的人,两头的话她都会听,会唯唯诺...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携带冗长的岁月,漂泊流离的人儿终是风尘仆仆的归来。韶华岁月里留下的足迹,一点一点镌刻在寸寸山河。好在老城故景如旧,仍有一丝秋色如许。沿途三三两两并肩行走的男男女女,恰恰是梦一样的年华。而记忆里那个曾经一起漫步林荫小道的人,如今已是远涉天涯。记忆里的她,大概是“...